制药废水工程自电解改造案例
石家庄某化工厂主要生产医药、染料中间体如对硝基苯胺、dasa、pp酸、间苯二胺、对苯二胺、对氨基苯磺酸钠、邻硝基对氯苯胺(红色基3GL)、对硝基氯苯邻磺酸、对硝基苯胺邻磺酸、对甲苯磺酰氯2,4-二氨基苯磺酸、6-硝基-1,2 -重氮氧基萘-4-磺酸(1,2,4-硝体)等产品。废水成分复杂,处理难度大。
一.原有生产废水处理工艺:
生产废水—调节池—自电解池—絮凝沉淀—厌氧—好氧—二沉池—深度处理—排放
由于废水可生化性较差,出水一直不能达标。
二.改造后生产废水处理工艺:
生产废水—调节池—FCM-IV自电解—絮凝沉淀—厌氧—好氧—二沉池—深度处理—达标排放
由于原有微电解池内采用传统双组份铁粒和活性炭作为填料,极易钝化、板结,因此微电解工艺一直无法正常运行,从而影响后段生化处理效率,出水无法达标。改造仅仅将原有双组份填料取出,换成桑尼环保科技有限公司FCM-IV-B型自电解材料后,自电解预处理工艺COD去除率提高45%以上,废水B/C值由0.16提高到0.36,后续生化工艺效率大幅度提高,出水COD达标. |